258
个编辑
无编辑摘要 |
(→校训) |
||
第5行: | 第5行: | ||
== 校训校歌 == | == 校训校歌 == | ||
=== 校训 === | === 校训 === | ||
半个多世纪来,华东理工大学围绕办怎样的大学、如何办大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和不懈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 | |||
“勤奋求实”是我校长期坚持的治学方略,也是我校一脉相承的办学传统。学校从上海东北隅江湾镇的简陋校舍中起步,后迁至市区西南梅陇路现址,1960年成为高教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6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内地三线建设四所重要大学的分校,我校名列其中,在四川分校建设历程中,形成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黄陂岭精神”。学校从简陋校舍办学起步,到“652工程”建设,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创新、90年代的跨越式发展、21世纪的内涵充实和外延拓展,学校形成了“注重过程、勤奋求实”的办学思想和作风,以及“传承拓展、励志图新”的办学思路,实现了由单科性学院向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完成了由化工单一学科向过程工程学科群的拓展,以及向人文社会学科群的延伸。 | |||
“勤奋求实”主要体现我校师生做事、求学的态度,这种态度造就了华理人不尚虚夸、不事张扬、崇尚实干之精神品格。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全校师生在求学问是的长期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勤奋求实”的校训需要赋予新的内涵,需要进一步彰显广大师生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气魄,并从根本上有助于全校师生养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浩然正气,有助于广大师生放眼世界,引领未来。 | |||
“励志”指学校育人之道重在培养锻炼和努力树立师生员工的科学理想、远大志向。“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千古名言早在1993年就铭刻在校园入口西花园的石碑上。“明”指光明、清明之义,“德”指道德(品德)、美德之意;“明德”是指学校育人之道在于努力引导师生员工的道德达致理想境界。 | |||
“励志明德”不仅与“勤奋求实”对态度的强调相互辉映,使得校训立体、生动,更突出了以德为首、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大学风范。 | |||
=== 校歌 === | === 校歌 === | ||
[[文件:Https://www.ecust.edu.cn/ upload/article/images/66/8e/5cb1c73c46f9908a62e3799b5e65/c1e2707b-5214-4732-9181-fb31b23186a6.jpg|缩略图|替代=明天的希望|明天的希望]] | [[文件:Https://www.ecust.edu.cn/ upload/article/images/66/8e/5cb1c73c46f9908a62e3799b5e65/c1e2707b-5214-4732-9181-fb31b23186a6.jpg|缩略图|替代=明天的希望|明天的希望]] | ||
第28行: | 第29行: | ||
学校与国境外170余所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获批10个科技部“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有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在英国建有全球首个科技创新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成立首家中罗共建的“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成立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ref>[https://www.ecust.edu.cn/577/list.htm 学校简介 (ecust.edu.cn)]</ref> | 学校与国境外170余所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获批10个科技部“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有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在英国建有全球首个科技创新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成立首家中罗共建的“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成立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ref>[https://www.ecust.edu.cn/577/list.htm 学校简介 (ecust.edu.cn)]</ref> | ||
<references /> | <references /> | ||
[[分类:ECUST概况]] | [[index.php?title=分类:ECUST概况]] |